机器人马拉松北京亦庄开跑 人机同跑展现科技魅力

本周六,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在北京亦庄开跑。目前,在“跑团”大本营里,近20个团队正忙着开展适应性训练,工程师、操作员和领跑员从各方面帮助“选手”优化提升。

完成长达21公里多的半程马拉松,人类运动员比拼的是体能和耐力,而电机驱动的人形机器人则角逐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性。为了减轻负重,“大块头”需考虑更换更轻便的材料;“小短腿”为保证供能必须携带续航更强的动力电池;各种体型的机器人都需适应地形、天气,并顺利完成爬坡拐弯、跨越轨道和冲线等动作。比赛时,人形机器人与人类运动员将并行奔跑,让公众直观地看到前沿科技的发展水平。

这场赛事不仅是技术展示,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集结。目前的人形机器人既能干绣花、**这样的精细活,还能蹦跳跑、搬重物,甚至完成后空翻、回旋踢等复杂动作。然而,长距离动态平衡仍是一大挑战,这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、环境感知和能源续航等核心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。“天工队”的技术负责人表示,如果通过这次比赛解决了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等问题,将对未来的长距离巡检或特种场景作业以及家庭服务产生重点影响。

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体现,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至关重点。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,培育生物制造、量子科技、具身智能、6G等未来产业。《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(2025—2027年)》也提出,北京将利用三年时间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,推动万台具身机器人规模落地,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。在实践中总结经验,在交流中汇聚资源,许多“不可思议”的人机交互场景将会出现,人形机器人也将更好地服务民生。

本次比赛的奖牌设计成机器人形状,奖牌背面用电路板将北京亦庄的地标性建筑连接起来,展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沃土。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到新兴产业培育壮大,再到布局建设未来产业,大胆想象和勇于创新将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,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将持续增强。

© 版权声明
评论 抢沙发
加载中~
每日一言
不怕万人阻挡,只怕自己投降
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, I'm afraid their surrender